文章转载来源: 吴说区块链
受访者|Faust,极客Web3&BTCEden联创
编辑|defioasis
声明:本文不提供任何财务建议,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受访者观点不代表吴说与采访者的观点,请读者清晰分辨。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624dca8c3e09d8f3772f096?s=eyJ1IjoiNjJmOGI3MmZlZGNlNjcxMDRhYTBhYTQxIiwiZCI6MX0%3D
Youtube:https://youtu.be/dSWcUhD6y8o
4 月 20日,Bitcoin 完成第四次减半,Runes(符文)上线。一经上线,Runes 的铸造和打新活动带来了 Bitcoin 网络的高拥堵,网络交易费用一度超过了 2,000 sat/vb。glassnode 数据显示,4 月 20日,Bitcoin 矿工收入以美元计价达 1.07 亿美元,其中来自网络交易费用的占比达 75.444%,均创下历史新高。而在减半前夕,TVL 最高的 Bitcoin Layer2 Merlin Chain 也发布代币并上线 OKX 交易。
这是一个对 Bitcoin L2 评级网站 BTCEden 联创 Faust 的采访,时长约 45 分钟。包含了对 Runes、Ordinals 和 Atomicals 等 Bitcoin 一级资产发行协议和 Merlin 等 Bitcoin Layer2 的技术架构和观点分享。本文采访于 4 月 20日北京时间晚 20时。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Faust:大家好,我是极客 Web3 和 BTCEden 联创 Faust。极客 Web3 现在在做一个对标 Messari 的技术研究和媒体平台,我们也有自己的技术社区;而 BTCEden,是对标于 Ethereum 社区的 L2Beat,立足于成为 Bitcoin 生态的技术评估与风险可视化网站。
我的个人经历有点意思,但也比较曲折,相比于大多数 Web3 创业者,我算是比较年轻的——从工作至今才不到四年。我最早并不是计算机科学(CS)背景,但对计算机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曾想成为一流的程序员,但在 2020年疫情的时候,我在闲暇之余开始搞起了写作,很快我意识到写作是我人生当中最大的乐趣,整个职业规划就此转变。
我先后在 OKX、BlockBeats 和Bobcat Miners任职过。在这期间,我意识到,华语 Web3 缺少一个有巨大影响力、专注于技术科普和技术教育的平台。虽然这个圈子里,有很多的专业媒体,也有很多的Web3教育社区,但真正做到影响力巨大,而且聚焦于技术和底层原理的平台屈指可数。
在 2023 年 5 月从最后一家公司离职后,下定决心正式开始创业之旅,这是极客 Web3 最早的起源。
当时我关注的比较多的是 Ethereum Layer2,在学习 Ethereum Layer2知识的时候,被 L2Beat 这个网站惊艳到了。在这个一站式的 Ethereum Layer2 信息库中,无论是各大Rollup的技术方案还是还是安全风险可视化,都有非常详尽、系统和清晰的展示。
L2Beat 让我看到,Web3 评级机构这个事情是可以跑得通的。而2023~2024年,恰逢 Bitcoin 生态如日中天、各种项目鱼龙混杂的时间点,Bitcoin 生态非常需要有类似于 L2Beat 的东西。
在今年 3 月份,我和某位业内技术大咖合作,开始正式启动Bitcoin 生态的 L2Beat—— BTCEden,向 Ethereum 社区 L2Beat 看齐,这个网站专门聚焦于 Bitcoin Layer2 的技术评级、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可视化等功能,也会有TVL、TPS、fee等关键的数据展示,还会上线各种功能完备程度的测评指标。
比特币完成减半,Runes(符文)诞生,怎么看待Runes这种新的资产发行协议,以及它跟原有的Ordinals和Atomicals又有什么区别
Faust:先从技术层面来说,铭文、Ordinals 那种 BRC-20资产跟符文 Runes 以及 Atomicals 是彼此不同的。单从资产在比特币链上的存在与转移方式来看,Runes 和 RGB 在资产的寄生与转移形式上更为接近,Atomicals 更像染色币,Ordinals 则更独特一些。
Ordinals 和 Runes、RGB,都是把链下生成的交易数据,发送到 Bitcoin 链上,前者用到了 taproot,后两者则用到 op_return 操作码。任何人只要运行一个索引器的客户端,就可以检索并解析这些数据,能知道现在或最近又发生了哪些 Ordinals 协议或 Runes 协议相关的交易。
Atomicals 在此之上,与 Ordinals 和 Runes 还有 RGB 都有所不同。Atomicals 资产与 Bitcoin 链上的 UTXO 有着染色币式的绑定关系,这使得他和其他几个资产协议迥然不同。
比如说,用户想要触发一笔 Atomicals 的交易,只需要把染色了 Atomicals 资产的比特币 UTXO 直接转移给别人,客户端可以通过监测比特币 UTXO 的转让,识别出 Atomicals 资产转移给了谁,转移数额是多少,但是像 Ordinals 和 Runes,其工作原理就有所不同。相比于 Atomcials,Ordinals 和 Runes 对索引器的依赖可能要更严重。
我们可以认为 Runes、Ordinals 和 Atomcials 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而 Runes 本身就是 Ordinals 创始人针对铭文协议给出的升级版本,要比 Ordinals 更优越;Atomicals的玩法要更具有多样性,有更多的可落地场景。
Runes 会取代现在更加普遍的 Ordinals 和 BRC-20成为 Bitcoin 资产发行协议的终局吗?或者你认为未来 Bitcoin 一层上面的资产协议格局是什么样
Faust:这是一些人的观点,认为 Runes 和 Atomicals 火起来之后,Ordinals 可能会凉,因为符文其实就是进化版的铭文。
Ordinals 的话,从去年铭文火起来之后到现在有个半年或大半年了,这段时间,大家可以看到 BRC-20之后,Ordinals 也没什么太大的声音,就现在大多数人关注的基本上都是 Runes 符文或是 RGB++ 这些东西。
接下来的话,Ordinals 的热度和风头可能会被 Runes 盖过去。无论是从技术角度上,还是从现在整个的市场热度上,还是叙事上,我认为 Ordinals 对 Runes 都没有什么优势。Runes、Atomicals 和 RGB++ 这些可能是未来 Bitcoin 衍生资产协议的必然潮流。
Runes有没有可能去承接一些其他叙事的能力,比如游戏之类的
Faust:我觉得是完全有可能的。相关的游戏或类似的事情,可能跟技术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更多在于生态建设。像符文那些东西,只需要把自己的资产流通、资产发行协议设计好,把关于资产的业务逻辑处理好就行。
凭现在符文这个热度的话,接下来完全有可能出现链游之类的,或者说一些现象级的应用。Vitalik 解释过“低垂的苹果”理论,如果一样东西成为了显学,关注度足够高,那么围绕着这样东西的周边事物,必然会有人去发掘。开发一个和符文协议有关的游戏,肯定会有人去做,只不过不知道哪一家能跑出来。
Bitcoin Magazine 对 Bitcoin L2 的标准定义是使用 BTC 作为原生资产,使用 Bitcoin 来作为结算机制来执行交易,以及需要要展示对 Bitcoin 功能的依赖性。你怎么看待 Bitcoin Magazine 对这些 Bitcoin L2 标准的定义?BTCEden 有没有一些自己的定义的标准?
Faust:Bitcoin Magazine 这套标准是挺有意思的,但带有很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大家可以看到,他说的使用 BTC 作为原生资产、利用 Bitcoin 作为结算机制来执行交易和展示对 Bitcoin 功能的依赖性,这些东西其实是 Ethereum 和 Ethereum Layer2 之间表现出的特征。
我觉得 Bitcoin Magazine 似乎是把很多 Ethereum Layer2 和 Ethereum 之间的一个耦合关系给概括了一下,然后说这套关系应该是 Bitcoin Layer2 也满足的,认为是 Layer2 的必要条件。
我个人觉得说 Layer2 和 Bitcoin 之间有功能依赖性,就跟废话一样。现在但凡是能和 Bitcoin Layer2 沾边的东西,对 Bitcoin 都有功能依赖性。
然后用 Bitcoin 作为交易结算机制,这一点比较重要。结算机制是什么意思?首先这个 Layer2 它应该能够继承 Bitcoin 的安全性,就跟 Ethereum Layer2 继承来自于 Ethereum 的安全性一样。
把 Bitcoin 作为一个结算平台,这笔交易的安全性最终肯定是由 Bitcoin 来保障。这一块的逻辑,其实和 Ethereum Layer2 比较类似。Ethereum 基金会对哪些技术方案、哪些产品类型属于 Layer2 有明确定义。比如说,他们认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考量,状态通道、Plasma 和 rollup 都是 Layer2,这三种技术方案在理论上能够保证用户资产永远安全。
当然这个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如果是实践的话,现在的 Ethereum Layer2 基本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我认为 Bitcoin Magazine 把这一条拿来作为 Bitcoin Layer2 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没有错,至少我个人不反对这种做法,当然我也不支持,但我肯定不反对。
BTCEden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从安全风险层面去评估各个 Bitcoin Layer2。我个人对安全这一条非常看重。现在很多 Bitcoin Layer2 的项目方不是很负责,他们对于资产安全这个事情很敷衍,甚至连一个靠谱的技术文档和一个像样点的白皮书都没有。
Bitcoin Magazine 可能是想通过自己的所谓“约法三章”来改变 Bitcoin 生态的乱象。我个人对于他们提出的三条标准不反对。但我认为如果要严谨的定义什么是 Bitcoin Layer2、什么不是,Bitcoin Magazine 那么简单的三条定义肯定不够用。
要提出一个真正意义的Bitcoin Layer2标准框架,会比 Bitcoin Magazine 说的复杂得多。
当然这种事情可能超出我们的的能力,所以BTCEden 现在的做法是,我们先不考虑什么是 Bitcoin Layer2、什么不是,但凡一个项目,它只要声称自己是一个 Bitcoin Layer2,然后它只要和 Bitcoin 之间有但凡那么一丁点的功能依赖性,我们都会把这个项目的信息和安全风险评估发布到我们的 BTCEden 网站上。
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但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是、怎么定义 Bitcoin Layer2,这个事可能让市场和社区来决定。我觉得这个事至少得再花个一年时间,大多数人才能有一个共识。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太早了。
MerlinChain的技术架构是怎么样的
Faust:Merlin Chain 技术架构还是比较清晰的。我认为 Merlin 和现在的某些 Ethereum Layer2 比较接近,他们在官网上明确强调说,自己有“去中心化的预言机”。其实它这个去中心化预言机,某种程度上说,是给所谓的数据可用性委员会起了一个新名字,即 Merlin 他们现在用的其实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可用性委员会”。
我先说一下什么是数据可用性委员会。很多 Layer2 不会把自己的完整数据全都发到 Ethereum 或 Bitcoin 链上,那样做成本太高。于是他们把数据发布到 Layer1 链下,就是自己在链下搞一个所谓 DA 层。
数据可用性委员会是链下 DA 层的一种实现方式,它有一个简称叫 DAC(Data Availability Committee)。DAC 委员会充当担保人的角色,他们要检查 Layer2 的排序器有没有在链下发布完整的 DA 数据。如果他们检测到排序器的确把数据在链下发布出来了,这个时候 DAC 的成员会生成多签,把这个多签上传到 Ethereum 或者 Bitcoin 链上。这就相当于告诉外界,我们检查过排序器了,它的确把数据发布到 Ethereum 或者 Bitcoin 链下了。
但是,很多以太坊 Layer2 的数据可用性委员会,走 KYC 形式,必须得到官方的钦点,才能加入数据可用性委员会。这么一搞的话,跟官方自己设立几个节点没有本质区别,是彻头彻尾的联盟链形式。
很多 Ethereum Layer2 的 DAC 节点只有那么几个,他们每次搞多签都是 3/5 或者 2/5 或者 2/4 那种,很不靠谱。
还有一个更要命的事情,很多 Layer2 的 DAC 都有垄断的权力。垄断说的是什么呢?排序器只把 DA 数据发给这个 DAC 节点,其他人根本看不到这些数据。如果任何一个人,他想获取排序器最新发布出来的数据,得先向数据可用性委员会节点申请。
如果委员会节点不会让你获取 DA 数据,那你就什么都得不到。这赤裸裸地退化为联盟链那一套。Ethereum 基金会的 Dankrad 对这一点是深痛恶绝的,在去年 8 月的时候,他在 Twitter 上喷了很多项目的 DAC 都有问题。
当然,Merlin 的话,虽然也使用了 DAC,但是他们是去中心化的 DAC,即它这个数据可用性委员会的准入权限是开放性的。只要质押资产,就可以成为DAC 的成员。通过质押一定量的资产,以 PoS 形式,就可以加入到 DAC 里面,让 DAC 实现高度的去中心化。
这是 Merlin 的数据可用性委员会和一些 Ethereum Layer2 的数据可用性委员会之间最大的区别。这种形式,就相当于我在 Bitcoin 链下,自己做了一条链,然后这条链专门用来接收排序器发布的DA 数据。任何人想要获取数据,可以向 Merlin 自己做的这条链去索要数据读取权限,或者自己运行一个节点加入到 Merlin Chain 的数据可用性委员会群体里面。
这种方式是比较去中心化的,像 B^Square 现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用这样的思路,只不过他们用的不叫 DAC,有点更像 Celestia。
综合下来,大家可以理解为,Merlin的大体构造跟某些 Ethereum Layer2 比较类似。这里面也不需要我再过多介绍了,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
像Merlin、B^Square的架构跟一些EthereumLayer2是比较像的,为什么他们没有和Ethereum上的LST/LRT互相支持呢,这是一个什么原因
Faust:这里面我觉得涉及到他们属于一个不同的体系,他们属于一个不同的基础设施,或者说白了,他们在一个不同的生态里面,这里面尤其依赖于各种资产的全链交互,现在 Bitcoin 和 Ethereum 之间的全链互操作底层设施是很不完善的。就说 LST,如果想支持多链,比如想让 Merlin、B^Square,跟 Ethereum Layer2 或者跟 Avalanche 这些全都互相兼容,首先有一个必要条件,需要这个全链互操作的场景比较成熟。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 Bitcoin 生态刚起步,它相关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RGB++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和原有的RGB是什么关系
Faust:RGB++其实是 CKB 官方在原始的RGB协议基础上实现的一个改良版,与CKB相适配。我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 RGB。RGB 虽然也是 Web3 基础设施,但它其实是一个没有共识的网络,是一个纯粹 P2P 的东西。
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是 Web1 的时代,就是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不同的主机,不同的电脑之间都是 P2P 通讯的场景。RGB 没有共识协议,每个人各自为政、是松散的 P2P 网络。
如果想保证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资产互换是可靠的,那该怎么办?这其实就回退到了人类最原始的资产互换场景。作为资产接收方,你得想办法验证资产发行方的资产状况,以及他出示给你的资产历史来源没有问题。
RGB 的 P2P 网络没有共识,你看不到陌生人的数据。比如说,在一个菜市场里面,有很多人以物换物、以钱换钱,假如有人拿出来一沓子钞票,他跟你说这些钱都是真钱不是假钞,你该怎么相信他?
有一种方法是,让他说明白,钱是从哪里来的,钱最早是从哪家银行发行的,谁印出来的,以及这个钱经过了多少人的转手。如果你能够把来龙去脉给查清楚,就能判断出他的这个钱是不是假钞,是不是自己印的。
RGB 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这个样子。当你不知道其他人的资产数据、资产状况和来源的时候,就需要一笔一笔地去查清楚他的资产最早发行于哪里、流通于哪里、经过了多少人的转手;待最终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他这个资产是不是有效的,资产余额是不是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他说自己有 5,000个 BTC,但他有可能这 5,000个 BTC 是他凭空捏造出来的,你需要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出现,这就是 RGB。
RGB++其实是 CKB 他们针对原始的 RGB 协议做出了一个改良。刚才我也提到了 RGB 是一个 P2P 没有共识的这么一个东西。假如说有人想转钱给你,你得自己去验证,这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假如这笔钱经过几百万人的转手,这个时候还要一笔一笔去查的话,不知道得查到什么时候,就很慢。
RGB 协议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它没有办法很好地支持 DeFi 和一些复杂的智能合约。这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它没有共识。共识会保证一个相同的数据,会被网络里面很多个成员接收。如果是在 Ethereum 上部署一个合约,这个合约的代码会第一时间传播给 Ethereum 所有的节点。但是如果把共识去掉,在 RGB 里作为智能合约发行者,根本没有办法要求其他的 RGB 用户在本地去备份一份智能合约的全部数据。
怎么办呢?然后 RGB 官方搞了一个很狗血的事情。他要求智能合约的发行方可以随便找一个平台,比如说 Twitter、Github 或者随便一个论坛之类的,告诉大家说这一个智能合约打算设计成什么样,应该包含哪些功能,让大家自己去下载备份。假如后面有人想要使用智能合约的一个功能,他得先找到同样认可该智能合约且将其下载到本地的人,才能进行后续的交互。
大家一听会发现这很扯淡。显然上述方式不利于智能合约的推广,再者如果是 Defi 智能合约这种类似于公共物品的东西,你不靠共识协议该怎么维持运转?像 Ethereum 的话,它是把所有账户里面的数据全都汇总,然后复制备份发送到了 Ethereum 所有的节点里面。通过走共识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很多复杂的智能合约在全网备份。每次这个智能合约发生了什么变化,所有人都知道。
但在 RGB 里面,类似于公共物品的无主合约,容易退化为私人物品,这是因为它没有共识协议,最后可能只有少数节点来存放 Defi 无主合约的核心数据。如果只有少数人有公共物品的控制权,或者只有少数人能及时同步公共物品发生的变化,这种东西就不叫公共物品了,更像是私人物品。
RGB 官方后面想实现 DeFi 的话,会有点麻烦,容易搞的没有一个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样子。这也就是说 RGB 不利于 DeFi 场景。它到现在其实没有发展出多少真实用户,表面看起来叙事很有意思,但从产品角度来看,会面临很多问题。
RGB++是把 RGB 的资产数据与资产变更记录,发布到 CKB 链上。这样子的话,每次 RGB 资产一旦发生了转移,发生了数据变更的话,CKB 网络就会自动地去备份,自动地会让所有节点全部都同步这个事情,就跟大多数公链里面的方式差不多了。
RGB++和 RGB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RGB 相当于是发行了一种类似于符文的资产,然后新发行的资产想要获得 Bitcoin 的安全保障,就把这个资产跟 Bitcoin 链上的某个 UTXO 绑定起来,建立起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假如 Bitcoin 链上的那个 UTXO 没有被消费出去,那么这个 UTXO 绑定的 RGB 就不会被凭空消费掉,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止双花(双重支付),部分继承 Bitcoin 的安全性。
RGB++也有这么一个性质。把 CKB 上面的一个 RGB 资产容器,跟 Bitcoin 链上的某个 UTXO 给绑定起来。Bitcoin UTXO 不出事,那绑定的 CKB 资产容器中的资产也不会出事,通过这种方式来部分继承 Bitcoin 的安全性。
两者的关系大体上是这个样子。RGB++在产品的易用性和对合约的支持上都与 RGB 有很大改良。而RGB 的生态建设,后面可能会非常慢。
你认为BitcoinCore和Ethereum基金会哪个会对各自的生态帮助(影响)会更大一些
Faust: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先说一下 Ethereum 基金会吧。我觉得现在的 Ethereum 生态某种程度上是被 Ethereum 基金会塑造的,有点像君士坦丁和天主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之前就有人说过,Ethereum 基金会更像一个教会,像天主教一样。整个 Ethereum 生态某种程度上是被 Ethereum 基金会,尤其是 Vitalik 那群人塑造的。
这个生态里面出现了哪些东西,很大程度上符合Vitalik 和 Ethereum 基金会的想法,当然,像 Restaking 和 EigenLayer 其实是超出了 Ethereum 基金会的预期。
回到上述问题,Ethereum 基金会对自己生态的帮助到底有多大,我觉得不能用“帮助”这个词,而是用“影响”到底有多大。Ethereum 生态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被 Ethereum 基金会一手打造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排除掉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助长了很多东西。很难说这种事情到底对一个生态的帮助是大还是小。
但是,如今我们看到的 Ethereum 生态,体量这么大,跟 Ethereum 基金会肯定是息息相关的。我觉得,他们对自己生态的一个影响肯定非常大。
像 Bitcoin Core 对比特币生态的态度,更像是在自由放任,它对 Bitcoin 生态的影响力要小得多。它没有像 Ethereum 基金会那样经常去干涉自己生态里面的一些事情,更多是只提供一个技术平台,负责完善一下 Bitcoin 客户端的代码,只是负责去帮助 Bitcoin 网络更好的运作。但网络上发生了什么事情,Bitcoin Core 那帮人的影响力是远没有 Ethereum 基金会大的。这个带来一个好处是,它更自由。
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很多时候要更自由,才能出现更多创新。虽然 Ethereum 生态的创新也非常多,但是所有人可能都会承认现在的 Bitcoin 生态要远比 Ethereum 生态更自由。
一个自由和开放性的世界,对于生态建设的帮助肯定更大。某种程度上,我认为 Bitcoin Core 的模式和现在 Bitcoin 生态的运作方法,可能是很多人更喜欢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这段时间很多人认为 Bitcoin 生态的机会和朝气以及繁荣度可能要比现在的 Ethereum 生态要好。我个人也更喜欢 Bitcoin Core 这种治理方式,或者说是 Bitcoin 生态这种模式,而不是 Ethereum 基金会那种。
分享一些你看好且愿意去投资的Bitcoin生态项目或BitcoinLayer2,以及理由是什么
Faust:我说一下我比较看好的几个吧。我比较看好的 Bitcoin Layer2,BitLayer、Merlin 和 B^Square 这些其实都不错;还有 Citrea 也是非常好的。
我个人认为,接下来的话,Bitcoin 生态里面可能只有个位数的项目能够真正跑出来。这一点跟 Ethereum Layer2 有点像,真正能跑出来的、体量非常大、真实场景非常多的,可能只有 5-6 个或者是不到 10个。剩下的可能根本就跑不出来。
我为什么比较看好上面那些 Bitcoin Layer2 呢?Merlin 首先已经有自己的生态。不管说它是靠财富效应还是靠什么所谓的叙事也罢,至少它是有生态,是有真实用户。它不像很多项目,搞的技术很复杂、很牛逼、很优越,但到最后一个用户都没有。
Merlin 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说我这个东西已经跑出来了。然后接下来,很多技术上面的坑,他们可以慢慢一步步填。这便是我看好他们的理由:他们是第一个真正意义跑出来的 Bitcoin Layer2。
B^Square 现在在数据上表现也不错,这也是我看好他的一个理由。BitLayer 和 Citrea 是我个人比较了解他们,从技术实现角度、团队成员履历、融资方的背景和他们的技术方案以及白皮书完善度的各种角度来看,Citrea 和 BitLayer 都是技术上最硬核的几个团队之一。至少说他们的技术路线的完善程度上,对 Bitcoin Layer2 这件事的认真程度,以及他们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上,至少都能排进前十或前五名。
这是我更看好他们的理由,他们的态度是比较认真的,是真的想做点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 Bitcoin Layer2 干脆就想蹭个噱头,投机倒把一波。
我觉得,一个项目方如果连技术文档都搞不出像样的东西,连白皮书都没有,黄皮书迟迟发不出来,对于自己的安全方案和技术方案都没有一个深入解读的话,这样的项目,态度就非常敷衍。
我们在 Bitcoin 生态里看到非常多的这种项目方,而且有一些是融了非常多钱的明星项目,竟然官网连个技术文档连个白皮书都没有。
我个人觉得,一个项目究竟能不能成事,创始人的态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创始人没有格局的话,那创业项目本身也不会有多大的格局。
彩蛋
Faust:现在个人投资都是在二级上投一些上了大所的币种,或者说是二级在 Binance 和 OKX 上面投一些比较蓝筹的资产。我的持仓有:CKB、Merlin、OP、Worldcoin、STX、SUI、TIA、Arbitrum、Starknet和BTC。
这些我都是长期持有的。我现在链上基本不交互,主要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上面。我这个人做事有一个特点,就投资上,如果没有什么准备工作的话,干脆就不去做,不会冲一些我根本不懂得东西。
像 Bitcoin 链上资产,我在这方面没有做什么准备,整天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搜集情报,我到现在任何符文都没碰,打铭文也只是去年 12 月花了2000U去打,基本都是毛毛雨。
给新进圈人的建议
Faust:建议更多年轻人或者刚刚加入这个行业的人少去抱着投机取巧暴富的心态,更应该花时间去学习各种 Web3 知识,尤其是加深自己对技术、对金融、对各种产品的理解,包括对 DeFi、资产协议或者其他金融产品,以及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的理解。
很多人进入这个圈子之后,整天时间都在冲土狗搞投机倒把的事,也不去好好学习,也不好好去长进,就想着走狗屎运暴富,这个心态是很病态很扭曲的,不要这么做。最后十有八九既赚不到什么钱,然后还没有任何成长。最稳妥最靠谱最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是多多学习各种知识去,完善自己的技能树,让自己变得更强。
其实 Web3 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业者的圈子。没有哪个圈子像 Web3 那样有那么多的创业项目,而且很多都能盘活起来。在 Web3 创业的难度和门槛其实比传统行业低很多,大多数人都能活得比较体面。
我会建议那些新踏入这个圈子的人多花时间去学习,然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磨练自己一段时间之后,找个好的机会去创业。人一定要有长期的愿景和时刻激励着自己的目标,不然人生会很无聊的,那种百无聊赖的倦怠,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文章来源互联网:区块链资讯
文章评论